骗子的游戏系列:诈骗贷款新套路
先讲个大家都听过的老掉牙故事《中美老太太》:有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。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,到了临死前才攒够了买新房的钱,终于住上了新房。而美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直接贷款买了新房,到临死之前贷款刚好还完了,她也因此住了一辈子的新房。
而今我们早已忘记了父辈儿时的的艰辛,在发达的互联网加持下,丰富的资讯来源,让年轻人们可以轻易了解到外面的世界,从天下大事到时尚趋势。于是,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:为什么别人活得那么精彩?为什么我不能和他们一样?随着这种需求的产生,小额贷款行业横空出世。相关诈骗手法也接踵而至,二呆今天要讲述的,正是近期高发的——贷款诈骗。
由于银行规定只能给通过严格审核的企业发放贷款,用以发展生产。而“小贷”机构,不需要严格的审核,甚至没有审核,就可以给个人发放贷款,用以……促进消费。
最新款手机,限量版包包,网红店美食……一夜之间,皆可拥有,谁说天上不会掉馅饼?
根据权威数据显示,贷款诈骗发案数量已经超过所有诈骗类型,成为诈骗界的No.1。终结诈骗对数千宗贷款诈骗案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如下特点:
贷款类诈骗受众为急需用钱的的人。手法主要包括:办理信用卡套现、提升信用卡额度、小额贷款,还有无良的“校园贷”,狠毒的“套路贷”……
可以看出,贷款诈骗的主要推销渠道依次为:电话、网络、短信。其中,以主动拨打受害人电话的推销方式为最多,占据了所有贷款诈骗的一半以上。应该每个人都有接听过类似的电话吧?
“喂,您好,请问您需要资金周转吗?我们可以提供无抵押贷款,最快当日到账……”
其中男性受害人较多,这与社会分工中男性比女性承担更多的社会压力、生活压力密不可分。
贷款受害人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至大学区间。这个群体属于社会劳动收入中的中低阶层,对个人财富有着更迫切的需求。一笔数万元的贷款,就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改变个体的生活方式。请注意:有多种其他类型的诈骗手法,与受害人的学历无关。
贷款诈骗的情节中,一般“客服”都会直接以收取相关费用为理由,从而实施诈骗。统计发现,以上七个关键词为出现最多的理由,从多到少依次为:保证金、手续费、解冻费、保险费、包装费、服务费、工本费……
部分案例中,受害人会被要求证明其还款能力。如何证明?查看信用评分,分数“肯定”是不够的。那要怎么办?要有足够的备用金,还有刷流水。刷着刷着,钱就流走了,回不来了。
统计发现大多数的贷款诈骗案件中,都存在相似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渠道。其中,扫描二维码是高风险操作,而要求告知验证码基本上100%可以断定是诈骗了。
如图可见,贷款诈骗受害人年龄主要集中在20-50岁区间,其中25-30岁人群占比最高。这个年龄分布,也侧面反映出目前这些是对于贷款需求相对较多,或者已经办理了贷款的群体。
25-30岁,是人的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时期,本应是参与国家建设的最佳群体。却有一大部分人被“贷款”所荼毒,亲手将自己的命运推下悬崖。就算是运气好,躲过了骗子的套路,这些毫无还款能力的年轻人们,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,在不知不觉中,花着本不应属于自己的钱,透支着自己的未来。
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——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一旦品尝过这种消费方式,养成这种消费习惯,就像毒品一样无法自拔, 并且有比毒品更加可怕的危害,这些贷款“滚雪球”的速度令人难以想象。当第一通催收电话响起,仿佛是吹响了收割的号角。短暂的天堂生活过后,是无尽的地狱煎熬。
选择还款,可能需要偿还贷款金额的数倍,甚至数十倍。选择做老赖,那是你还没见识过催收公司的能力。无论作何选择,你的生活都一定比贷款前要痛苦的多。有多少人追悔莫及,又有多少人前赴后继。
来看看《中美老太太》的故事续集:某一天金融危机来了,美国老太太哭了,还不起房贷,她的房子被银行强制收回了,奋斗一生,最终一无所有,除了欠银行的债。中国老太太笑了,用原价的几分之一买下了这所房子,每月拿着退休工资,住着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的房子,渡过余生。
请理性消费,谨慎贷款!
欲知更多赚钱套路:(朋友圈里有干货)
➕ 灰哥私人微信:welking